貨幣的故事:第17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獎演說

貨幣政策是短期的總需求管理工具,不可能根本解決結構性問題,反而可能受到結構性問題的掣肘。貨幣政策的基本著力點應在於保持貨幣金融環境的基本穩定,為結構調整爭取時間,關鍵是要加快推動結構調整和改革


【財新網】(專欄作傢 伍戈 特約作者 李斌)非常有幸獲得第17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感謝各位評委老師和專傢對拙作《貨幣數量、利率調控與政策轉型》一書的認可和鼓勵。近年來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貨幣金融與社會公眾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受到各方面越來越多的關註。如何認識轉型中國的諸多金融現象和金融問題、如何處理好貨幣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如何引導資金脫虛向實、如何實現貨幣政策調控框架的成功轉型等都已經成為當前理論和實務界的熱點問題。我想,這或許是自1984年第一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啟動30多年以來,今年首次將著作獎授予貨幣類作品的時代大背景吧。

近年來,我們共同合作,持續關註有關貨幣和宏觀經濟問題。我們感覺到,隨著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發展,很多貨幣經濟問題(即使是老問題)都需要放在新的經濟環境和歷史條件下重新審視和思考,既不能刻舟求劍,更不能唯本本主義。這既是這些問題的魅力所在,同時也“迫使”我們做研究須與時俱進,持之以恒,不可有絲毫懈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作為經濟研究者,我們一直在努力嘗試立足於中國國情,用規范和簡練的經濟學語言對有關貨幣問題進行闡釋並試圖做出創新性的探討。我們研究所呈現的,大都是近年來自己在貨幣政策研究和工作實踐中曾經遇到的現實問題和理論困擾。

一、關於貨幣總量和經濟結構

新古典理論中的微觀主體都是同質和充分競爭的,面對的是一個理想化的均勻環境,因此比較容易在一個總量到總量的邏輯下理解貨幣問題,進而理解貨幣政策的定位與作用。不過在現實中,尤其是在一個新興加轉軌的經濟體中,我們面對的往往是具有明顯結構性特征的經濟環境。這些結構性特征會顯著改變貨幣運行的規律,進而影響貨幣、增長與通脹的匹配關系,甚至可能使貨幣、通脹這樣的總量問題也變得結構化。因此,多用多部門模型而不是單部門模型,多用結構化視角而不是簡單的總量視角來分析和觀察貨幣問題,就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價值。

當經濟中存在大量財務軟約束或對利率不夠敏感的部門時,結構性問題會使貨幣運行路徑發生變化。例如,由於有政府信用和充足抵押品的支持,金融資源自然容易流向地方平臺和房地產領域,並通過相互推動逐步強化,容易推升利率水平,導致價格杠桿扭曲,從而對其他經濟主體形成“擠出”。在這樣的環境下,宏觀總量政策的邊際效果是下降的。簡單實施貨幣“放水”反而可能進一步固化經濟的結構性扭曲,積累更多矛盾和風險。當然,需要把握和權衡好結構調整和貨幣投放之間的關系,防范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都進入深度調整期,各方面對結構調整和改革的關註進一步上升,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步伐也有所加快。貨幣政策是短期的總需求管理工具,貨幣政策不可能根本解決結構性問題,反而可能受到結構性問題的掣肘。貨幣政策的基本著力點應在於保持貨幣金融環境的基本穩定,從而為結構調整爭取時間,為產業升級創造穩定的預期。與此同時,關鍵是要加快推動結構調整和改革,切實增強經濟的內生增長活力和動力。

二、關於貨幣數量和利率價格

對貨幣問題的理解和分析可以有兩套框架:一套基於數量,核心是討論貨幣供給與需求問題,關註貨幣“從哪裡來”和“到哪裡去”;另一套則基於價格,核心是討論利率及其傳導。在現實的貨幣政策調控中,我們始終難以繞開以數量為目標還是以價格為目標、運用數量型工具還是價格型工具這些基本的問題。對一個貨幣經濟研究者來說,應當盡可能熟悉這兩套框架,比較兩套框架及其轉型問題。

從全球各主要新興市場及轉型國傢的實踐來看,目前貨幣數量目標對於這些國傢中央銀行的吸引力不斷減小。但由於市場經濟與金融體系不發達等結構性原因,完全基於價格型的貨幣政策調控體系又不可能一蹴而就。雖然近年來我國經濟金融改革及利率市場化進程在加快,但數量型調控仍在發揮作用,這就使得“量”和“價”相互協調以共同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成為可能,即在經濟轉型時期實施以貨幣數量和利率價格工具並用的混合規則,這也是現階段我國貨幣政策的重要現實特征。

貨幣政策調控框架由數量型向價格型逐步轉型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思維方式、分析框架轉變的過程。實際上,價格型調控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其與穩定預期以及強調政策的規則性、透明度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從某種意義上看,現代的貨幣政策調控恐怕是五分靠政策操作,五分靠預期引導,後者的權重甚至要更高。“不戰而屈人之兵”,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預期是否穩定。從這個角度來說,貨幣政策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

三、關於貨幣中性和非中性

貨幣及其與增長、通脹之間的關系,是宏觀經濟理論和貨幣經濟學最為重要的研究領域,也是令宏觀經濟學傢們為之著迷的基礎性問題。在主流經濟理論中,貨幣總量由中央銀行供給,短期中會影響經濟增長,長期中則隻影響和決定價格總水平。不過我們在研究中總感覺到,貨幣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可能並不這麼簡單。在主流經濟理論中,長期內往往隻講供給,不講需求,背後假定供給創靜電機保養造需求,即所謂“薩伊定律”;而短期往往隻講需求,不講供給,產出由總需求決定,這也是凱恩斯理論的核心。上述“兩分法”框架十分流行,但實際上並不完全符合更加復雜的現實運行規律。在現實經濟中,供給和需求很可能是交互影響的。例如,由貨幣信貸推動的投資在“投”的過程中是需求,但投資完成後則會形成供給,並可能對供給端和潛在產出水平產生影響。

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言,現實經濟並不是經典理論所假設的那樣,由同質的經濟主體所構成,而是存在差異和結構化的。在結構性的大環境下,不同主體對貨幣政策的響應也是不同的,這意味著,貨幣政策的改變可能會影響經濟體的相對價格,而相對價格的變化自然會導致資源配置的變化,貨幣可能並不是中性那麼簡單。需要深入研究貨幣總量的結構化效應及其對資源配置的影響,這些也是我們正在著力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應該說,貨幣與宏觀經濟問題是如此博大精深,錯綜復雜,我們時常感覺仿佛是在其中“盲人摸象”,但這或許正是全面認識客觀事物的必經之路。在反復的困惑與頓悟之間,常常笑嘆自己的力不從心。這樣的一段心路歷程,或苦悶,或驚喜,或彷徨,或快樂,事實上我們也說不大清楚。但我們深知其中堅持的價值與意義。衷心希望對上述貨幣經濟問題的膚淺論述與持續探討,能呈現給大傢觀察和分析中國現實的一些新視角,激發點大傢進一步研究的興趣。當然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客觀經濟規律的洞察,並結合中國國情和實踐,能夠為貨幣理論發展和科學決策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作者伍戈為經濟學博士,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傢,李斌為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員。此文為伍戈、李斌在“孫冶方經濟科學獎”頒獎典禮上的主題演講(2017年11月16日)


【峰會·觀點】黃奇帆:外匯儲備體制問題是金融脫實就虛的源頭

【花絮】財新峰會 在你手中

【花絮】知道你可能會錯過,我這有一點小建議

【峰會·觀點】王冉:做OFO財務顧問的三個特殊考量

【峰會·觀點】王石:企業與政府如何做到“清”與“親除油煙機

【峰會·觀點】朱雲來:現金貸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毒藥

【峰會·啟幕】第八屆財新峰會啟幕 胡舒立致辭

【峰會·觀點】黃奇帆:泡沫型增長最終會轉移成融資成本

廚房油煙處理
9075C54FF56B41C3
arrow
arrow

    rlh393h1p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